本文转自:潍坊日报
以创新智慧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
——记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校长王明欣
□本报记者 徐艺华
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校长王明欣,深耕教育三十余载,秉持“目标导向、赋能共生”的管理智慧和“学生中心、差异发展”的教育情怀,引领北海学校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,成为区域教育的鲜活样本。
管理革新:
构建“赋能型”校园生态
王明欣针对新老教师理念差异,创新推出“经验+创意”互补模式——老教师的教学“火候”滋养年轻教师的课堂设计,年轻教师的创新思维激活老教师的教学方法。通过“建议式评价”“协同式磨课”等方式,凝聚起“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”的教育合力。
在办学目标上,学校紧扣“人的全面发展”核心,明确“学生成长、教师发展”双主线,构建多元评价体系。评价学生时,既关注学业成绩,更重视思维能力、创新精神与健全人格;考核教师时,既看教学业绩,更关注专业素养、教育情怀与成长空间,确保办学始终走在“育分更育人”的正确轨道上。
课堂建设:
打造“生本化”育人主阵地
王明欣深知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,带领团队跳出“教师主讲、学生听讲”的传统模式,以“学生为中心、能力为核心”重构课堂逻辑。
学校推行“分层导学+互动探究”双轨模式:教师将知识点拆解为基础型、提升型、拓展型三个层级,通过小组合作、问题链引导、成果展示等环节,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其中。基础薄弱的学生扎实掌握核心知识,中等水平的学生突破难点,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索拓展内容。
在课堂评价上,学校打破“唯答案论”,建立“过程+能力”综合评价体系。教师关注学生思考过程、合作精神和自我反思,引入学生互评机制,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为主动参与评价,培养学生“敢提问、善思考、会合作”的核心能力。
课程创新:
搭建“差异发展”成长平台
“学校不是培养标准化产品的流水线,而是让每个孩子找到专属赛道的运动场。”王明欣说。学校推动“学科融合+本土文化”双轮驱动:将潍坊非遗、地方特色资源融入课堂。地理课上,学生将省、市、自治区简称通过快板的形式演绎出来;语文课上,师生走进诗词潍坊,在历史建筑中感悟文化传承;数学课上,学生通过扎制沙燕风筝,测量尺寸、计算角度理解几何原理。同时,设计“分层+特色”课程模块:面向全体开设文化浸润课,夯实人文素养;为有特长的学生打造非遗实践、学科拓展、科技创新等特色课程。孩子们在风筝制作中找到自信,在科学实验中激发潜能,实现“人人有特长、个个能出彩”。
从管理革新到课堂建设,从课程创新到师生成长,在王明欣的引领下,北海学校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书写更多“让每个生命都成为更好自己”的教育篇章。
富豪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